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9612世界史0800回覆

Q1:建議加入吠陀經的資料,另反應,書中專有名詞在內文中提到,但資料放在後面章節,造成教學不連貫。【5603世界史(上) P41】

A1:有關吠陀經的資料,將考慮在下一版的教師手冊中補充。
本書的編寫以歷史脈絡(即歷史解釋的參考架構)為主要考量。因此,有時候某個歷史事實或概念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現在不同章節裡。教師上課時,可不必受課本限制,教師可以依自己的觀點講課,靈活運用教材。

Q2:建議將P25~27「1-3.5 穩定的保守世界」移至P46「保守主義」之前,由法國大革命→工業革命意識。又或者,作者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殊涵義,敬請說明!【5604世界史(下) P46】

A2:本書的編寫以歷史脈絡(即歷史解釋的參考架構)為主要考量。因此,有時候某個歷史事實或概念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現在不同章節裡。教師上課時,可不必受課本限制,教師可以依自己的觀點講課,靈活運用教材。

Q3:3-1單元針對藝術派別與文化發展並未做介紹,但同業版本都有寫到,龍騰版未寫到是因何考量,可否補充或者說明,謝謝?【5604世界史(下) P96】

A3:這是個好問題!按理藝術史各派別的流變十分重要,從前的西洋文化史都特別描述,如今在新版課本中反而縮減或不見了,原因何在呢?

95課綱世界史強調呈現一套「世界史的架構」,而且必須擺脫歐洲中心論,而不是「掛羊頭賣狗肉」,表面上是「世界史」,其實裡子是「西洋史與零星非西洋史的拼湊」。由於這個要求,勢必大量增加「非西洋史」並顧及完整的世界史觀,如此一來,也勢必排擠許多西洋史的知識點。西方藝術史的各種流派就是在這種考量下,沒有被突顯出來。

教師授課時,不必講藝術史,但可自行以重要的藝術派別或藝術家為例,說明該時期世界史上的大觀念。例如,從米開朗基羅等人講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,從19世紀寫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講當時候科學思想及實證論的高漲,從20世紀上半葉的種種藝術派別講19世紀「世紀末」以來西方人及世界文化的心態。同樣的,教師也可從文學史上的流派為例講世界史,但不是在講文學史。
換句話說,世界史不是許多專史的集合,而是一套架構的呈現,也因為如此我們在第三冊建議單元之ㄧ中,首先列出了「世界史分期和基本架構」的表格。